发布时间:2023-03-18 01:25:12 | 博考网
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后,很多考生和家长不重视志愿顺序,认为只要分数高,随便哪所学校都可录取。其实,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后,几个平行志愿之间的顺序如何安排,是非常讲究的。
首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千万不能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要冷静,理性,客观,科学的研究,2020年高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因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要仔细分析研究2020年高考试卷的难度系数,高考招生计划的调整,目标志愿院校的招生章程,2020年高考一分一档表人数的分布规律,要和前几年考生所在地的相关因素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如果变化不大,调整的幅度有限,可以参照前几年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目标院校平均分,选择志愿填报方案;如果考生的成绩连续几年,都达到了院校的平均分,可以作为“冲,稳,保,垫”中的“稳”的层次。
如果考生成绩比较优秀,可以首选院校;在第一志愿,第二志愿,隐实施“冲”的方案;如果考生成绩一般,在考虑志愿的方案时,则要首选专业。
第二,不要犯低级错误,一味的考虑分数。因为每年高考试题的难度系数,招生计划一分一段表考生分布人数的密度是不同的,招生计划也是在不断的调整。如果因为单纯的参照分数填报志愿,必然造成滑档。这种情况,也是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造成大部分考生滑档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填报高考志愿的过程中,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第三志愿,第四志愿等等之间的梯度分数,究竟是多少差距才合理,要根据对目标,志愿院校的选择和本省市自治区直辖市,2020年高考招生的具体情况等综合因素才能决定;因为不同的院校,在高考招生录取的过程中,录取分数变化的幅度是不同的,顶尖级院校变化幅度特别大!中间的院校变化幅度基本不大;低端院校基本不变。因此,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基本原则是在合理定位之后,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平行之间要有适当的“梯度”,即保证后面志愿院校的录取排名一定要比前面志愿院校的录取排名低才有意义。
拿小佳的案例来分析,根据她在河北省的排名可以分析考生人数。小佳排名的浮动范围是10853—11279,这个浮动范围反映了考生的分数分布,两者之差426就是考同一分的人数。那么按照录取排名降序的思路,如果平行的两个志愿A和B之间相差在400名内,那么连一分的梯度都没有拉开。在这个排名段儿上,B比A降1000名也只不过打出2分左右的富裕,也不存在“浪费”分儿的顾虑。
即便几个平行的志愿间按照排名降序的思路进行了排序,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所报专业是否能够如愿的问题。为了防止平行志愿中提档后退档的风险,考生们都乖乖地选择了服从专业调剂。但是这样很可能与自己心仪的专业失之交臂。开句玩笑,比如小佳同学的志向是“悬壶济世,救死扶伤”当一名医生,报考了一所综合类大学的临床医学专业。遗憾的是虽然提档却没有达到临床医学专业的录取排名要求,服从调剂后,只有兽医专业有空缺,结果小佳最后成了给动物看病,该怎么办呢?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在报考时一定要合理定位,不仅考虑大学合不合适,还要考虑专业报考风险,认真阅读大学的招生章程,按照其专业录取规则合理排序,力争平行志愿A就首发命中,从而实现“三个一”的最佳报考结果。
很多同学不清楚平行志愿有先后顺序吗,对录取有影响吗,以下是一些相关信息的整理,供参考。
1.平行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对同一科类分数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总分从高到低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即所有考生排一个队列,高分者优先投档。
2.平行志愿虽然是平行的,但同样是有顺序的。有人片面认为平行志愿没有顺序,几所院校都一样,这是不对的。平行志愿的顺序是很重要的,录取时是按照考生自己填报的顺序依次进行检索。因此,一定要把最想去的院校放在最前面。
3.以往,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时,“必修课”之一就是查询有意报考高校往年的录取情况:前一年分数线高了,当年报考的人会少一些,分数就会降低。这种非正常现象又直接影响到下一年度考生的志愿填报,于是频频出现“大、小年”的现象,造成恶性循环。
前几年未推行平行志愿时,几乎所有一流大学都曾遇到过在某地第一志愿考生数不满,录取分数线仅为当地重点控制线的情形。
首先,平行志愿是各个省市区的招生政策,与具体学校无关。就是说,大学是没有办法决定是不是实行平行志愿或是不是招收平行志愿的考生的。
如果一个省市区没有实行平行志愿,那么这个大学在这个省市区招生时就不能按照平行志愿招生。因此,一个大学在实行了平行志愿的省市区必须按照平行志愿招生,在没有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区就只能按照传统方式招生。
其次,如果是以前的普通志愿报考方式,招生院校非常看重第一志愿,第一志愿是非常重要的。博考网
平行志愿不等于各个志愿没有先后次序、没有第一志愿,但平行志愿与以前的志愿不同的是,只有考生和招生办知道你的志愿顺序,招生院校是不知道的,因此原来只招收第一志愿的大学就无从知道报考它的考生是第几志愿报考的它,因此是不是第一志愿就没有以前那么重要了。
从而,第一志愿还是很值得冒险的,但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志愿就应该与第一志愿有一定的级差,以防万一。为了确保录取,所有志愿最好都填满。
第三,平行志愿录取时,各个志愿对于录取学校有同等的效率,都相当于第一志愿。如果不够第一志愿学校的提档线,就看第二志愿学校的提档线,直到找到一个志愿的提档线不高于你的分数,就把档案放到这个学校。